找到相关内容552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而佛法则要我们“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”。因世间布施有相,其作用也有限;而佛法布施无相,其作用乃无限。 那么,两种布施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?简单地说就是般若。凡人般若未能开发,以妄心住相布施,...还与不还、生与不生的分别呢?诚如经中所言:“我得阿罗汉者,即有我为能证,无生法为所证。”倘若我法、能所的二见不除,就是执著我等四相的生死人,哪里还是真阿罗汉? 最后,我想用两个公案作为这段的结束。曾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说法四十九年为了什么,他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年的法,有什么好的修行方法讲一个半小时不就够了吗。。。多说无益,,,那问题出在哪里,,请听我来给你分析:极苦的娑婆,五浊的世界;根纯的众生,无福的群众。   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无上正等正觉。   学佛之人,只要能见到佛,就能听闻到正法,哪里需要担心忧虑我们会退转堕落呢?   第四、三乘共法章   世间所有一切事物(行)都是无常的,而依此无常之法所生之感受皆是苦的。故说“...,本无自性生灭。     我乃是五蕴和合之假体,但不能认为我即是五蕴,以五蕴为五法,若我即五蕴,则我即五法而可分为五个部分了。而我若分为五份,哪里还可以找到“我”呢?但此我又不能离“五蕴”,若离五蕴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“安于死而无愧”——朱熹生死智慧探微

    (《朱子语类》卷三,《鬼神》,第44页)   朱子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智慧,承继了儒学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、“不语怪力乱神”的传统,解释了何为“死”?人又怎样“死”?以及人“死”后到哪里去了?这三者朱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579486.html
  • 当代台湾佛教的荣景与隐忧

    佛教在台湾,是如何渡过那些危机年代的?佛教复兴的转机来自哪里?原来,第一股力量来自前述广义佛教徒,他们之中,有些人虽非正统佛教徒,但心理上还是对观音菩萨深感亲切。纵使许多民众一时为了面粉、奶粉与衣物的...运动这一条路,纵使在这个时代的台湾佛教还在起步,但笔者深信:历史将会证明:笔者的眼光与做法,不会错到哪里去。   十一、前景与隐忧,入世与出世   从上所述,我们约略可以看到一幅台湾佛教的图象,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179496.html
  • 200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综述

    期)等。历史地理研究及其他 历史地理方面,霍军《隋末农民起义根据地瓦岗寨在浚县大伾山初探》(《河南大学学报》4期)否定了该根据地在今河南滑县南部瓦岗乡的说法。李并成《唐玉门关究竟在哪里》(《西北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779635.html
  • 人与自然观点:动物伦理之论述(上)

    到底是否存在?权利是如何存在的?权利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?第三个层次,是“政治的语言”,这时运用“权利”的语汇,为的是作政治性的诉求,期待能透过获得政治手段或制度法规,而让不同阶级、性别、种族、族群或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0179879.html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得一塌糊涂,藏传佛教就从此看不起汉传佛教。我就问他们这两种教派的根本区别在哪里?他们举了个例子,比如什么叫“空”?这也是那次辩经的一个关键问题。汉传佛教的大师坚持六祖的说法,就是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
  • 明代宦官与佛教

    大量钱财从哪里来?明人称,"祖宗以来,凡阉割火者,皆罪极之人,或俘获之虏。景泰以来,近畿民畏避差役、希图富贵者,往往自宫,赴礼部求进。自是以后,千百为群,禁之不能止" 。可见,明代宦官的来源有罪犯,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3279937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高,但是一切模仿毕竟还不是事物的理式。至于人们的产品,包括各种文学艺术作品,只是模仿的模仿,影子的影子,它们与真实体隔着三层。那么,哪里才能得到理式呢?事物的理式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。人的知识就是灵魂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